旧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观点
行业特色大学须承担生态文明使命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宋维明 时间:2013-12-02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在1904年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精神:主张高等学校要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大学发展也呈现出与社会互动和满足良性需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从那时起,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就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多样化。服务社会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和深化。逐渐实现了从象牙塔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参与的转变。到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技术进步的孵化器,以及决策资金思想库等方面的职能不断强化,其肩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产学研的结合,满足社会需求,融入社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主要发展特征之一,这也正是大学的时代特征。要建设时代特征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大学,必须将大学的追求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需要大学不断提升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扩大服务能力,创新服务理念,构建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模式,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责任和任务。

作为大学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我们应该正视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碰撞和价值观,准确研判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和动态高等教育环境给大学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诸多机会和挑战。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发展水平、学科专业水平、产学研合作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在坚守教育使命、学术使命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高水平服务。

大学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正在突出,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主动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和国际绿色经济发展大的趋势。从维护中华民族生存根基的战略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国家发展的整体布局。由此推进了社会全面转型的绿色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涉及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发展格局的全方位变革和系统工程。它融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无论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速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还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制度建设,都需要以人

在这一大背景下,和社会经济部门联系紧密的行业特色大学就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战略机遇。我们应主动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为生态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我看来,行业大学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高举生态文明的大旗,占领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的制高点。力争成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技术生产一线就业,服务美丽中国的建设。

其次,全面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认真研究生产实践、生态建设和人才需求导向,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空间和渠道。围绕改善生态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等国家大局,构建多元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办学模式。深化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主动为生态环境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设开放的社会服务机制。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国家政策、国际经验、各地实践和公众责任等,展开政策取向、实践路径、技术路线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第三,坚持注重引领示范,推进对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行业大学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促进高校师生生态文明全方位的养成。通过绿色知识和绿色理念的教育,提高高水平特色大学师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播种机和引导者。用他们的言行影响社会、让绿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并形成企业、社区和媒体之间的有机互动。同时,更加开放充分地借鉴国外大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充实和丰富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多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围绕适应国际绿色经济发展、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一方面,面向生态文明战略需求,对学校发展方向进行顶层设计;同时突出育人特色,着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聚合学科优势、以科技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学校还打造了一系列产学研平台,从而服务现代林业和绿色北京建设。

在大学文化方面,学校大力建设绿色大学文化,引领生态文明潮流,“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已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形成广泛的共识。

此外,作为行业特色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还在努力探索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多种模式。未来发展中,学校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社会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新的共同发展机制。实施有组织、长期性、目标清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高质量科研成果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

作者: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教授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林业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365官网